市场十日谈(三百九十)
市场十日谈(三百九十)
时下已经进入农历阳春三月,如果把当前药材交易比作平静的海面,那么市场这艘大船却在蹒跚前行,甚至有人对当前的市场交易评价为“市场闲死,产地忙死”这点也并不为过,试想如果没有去年的大行情出现,专业市场经营者的信心又在哪里?
本期我们要深入探讨一下市场的发展演变,传统的中药材产业有很明确的分工,产地负责药材生产,市场负责销售。然而,自从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中药材交易方式发生了很本性的转变,传统的分工模式被冲击的体无完肤,产地现在不但是生产角色,也承担了单品种大批量交易的角色。在信息化的进程中,一些传统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被逼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试想一下之前国家发牌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现在仍然运行如初的还有几家?而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产区单品种专营市场又有多少。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产地药材信息越来越透明,因产地的货源优势和价格优势明显,使得药材大批量采购迅速向产地转移,一时间给人一种产地要把市场替代的错觉。期间,甚至有舆论说今后的市场将逐渐边缘化,最终可能沦为保健品市场!但这种理论只适合行业转型的初期,用来警醒或鞭策市场要改变经营思路和格局转变。当然,原有的市场受不同因素影响不可能同时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格局,或者有的市场自身优势又不明显,最终很难逃避落后者就将被慢慢淘汰的结局。历史的发展往往会淘汰一批落后者,同时又会有一批新生的力量崛起,对于产地市场的崛起会取代中药材专业市场,这样的舆论鄙人感觉又对又不对。因为,产地虽然具备了交易功能又具备资源和价格优势,也有先天性的缺陷,比如:品种单一不具备多样性、地理位置偏僻导致物流不发达、体量有限电子商务发展滞后、针对中药材服务的金融配套不健全、在规范的市场形式下不能集中优势资金组建大型质检平台等等,将成为各大产区市场要面临的短板。
那么,今后的中药材到底要在那里交易呢?鉴于产地有上述诸多缺陷很难满足中药材大批量集散的重任,再说自从人类历史出现交易以来都是聚零为整慢慢的形成市场。不要想象一个健全的交易市场会被产地取代,这样非但不是进步还应该看成是历史倒退,试想一下当真如此的话今后药企要生产要从成百上千的产区进行采购,将会增加多少人力物力想想都可怕。
市场呢?当然还是市场才能满足中药材大批量的集散销售,但不是全部的市场,而是要具备以下硬件设施的市场才能承担。
一、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发达的仓储物流体系。
二、拥有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
三、具备完善的中药材质检平台。
四、有雄厚资本配套中药材流通服务的金融体系。
五、能汇聚一批优秀的中药材产品生产研发企业。
六、集中医药文化弘扬和产业于一身。
具备以上六点的任何一个地方,必将成为今后信息化时代的中药材集散和增值加工基地,远非之前承担中药材集散交易的市场概念能及。所以中药材交易市场并不是要被边缘化,而是要能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快速变革,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改变自己才能生存的更好。
所以,我们不要用站在原地看高速行驶的时代列车思维去判断今后市场的价值,而是要及时踏上时代的列车与时俱进,才能走向时代发展的高峰。








甘公网安备 621126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