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60万亩中药材筑牢产业发展基石
岷县:60万亩中药材筑牢产业发展基石
在甘肃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小城——岷县。古老的洮河滚滚流淌,这里高寒阴湿,雨量充足,土壤肥沃,为当归、黄芪、党参等238种优质中药材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历经数百年的精心耕作和守护,与光阴相伴的药材,在这里牢牢扎下根脉……
每年三四月间,当清晨山谷氤氲的雾气还未散去,逐渐消融的冰雪,又赋予这片土地新一轮的生机。
冰雪消融、草木萌动,农历三月的岷州大地,随着气温逐渐转暖,春播季节到了,在这片勤劳的土地上,60万亩中药材全面开始栽种,到处可见药农们忙碌的身影。
把握最佳的耕作时间是药农们最不敢怠慢的事,在麻子川镇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药农孟金平开始了一年的耕作。自打记事起,药材从种植到采挖,再到卖个好价,是他记忆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也是世代药农们坚守传承的根系。以药为伴,矢志不移,祖辈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岷县麻子川镇大草滩村村民 孟金平:一亩地平均下来能卖四五千元,相比种植别的,都好着呢,今年还是继续种四五亩,想着后半年能卖个好价钱,把日子过好。
药材收入好,一靠品牌二靠技术。为了让中药材种植更加科学规范,每年春耕春播时,农技专家的身影出现在岷县的田间地头,他们手把手指导药农栽培技术,从源头上保证道地中药材品质,也为贫困群众筑好产业致富路子。
岷县农业农村局中药材技术推广站站长 郎建军:不管黄芪、当归、党参都一样的,栽的时候别重茬,施肥料施纯硫酸钾可以,然后再加点生物有机肥,或者就是农家肥,这就是我们科学施肥方面的……
岷县农业农村局中药材技术推广站站长 郎建军:使药农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有助于推进我县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进程,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增加收益。
勤劳与默守无关乎地域,但每一味药草都有其生长和采挖的最佳境域,中医谓之道地。从三月到十月,经历大半年的精心耕作和守护,收获如约而至。霜降节气过后,终于盼来了收获药材的最佳时节,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药农们采挖药材的忙碌身影。
海拔两千多米的中寨镇,大山深处,药农后芳忠一大早便和家人来到药材地,开始一天的劳作。封冻前,他要采挖完所有药材。
岷县中寨镇扎那村村民 后芳忠:这些年种中药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生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钱也有的花了。
“种出好药,卖出好价”,是岷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目标。随着药材采挖的结束,中国当归城中药材交易市场开始逐渐热闹了起来。
岷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乔学良:我这里是中国当归城,现在是凌晨五点,现在室外的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下5度左右,当大家都在熟睡的时候,这里已经是灯火通明,来自四面八方的药农、药商们正在向这里集结,开始一天的交易。
赶早市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延续已久的传统和勤劳的印证,此时的中国当归城,车流人流,交叉其中,数点灯光下,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陈列其中,一年的辛勤劳作也即将得到回报。
天色渐亮,穿梭在偌大的中国当归城,讨价还价、过秤、转账情景处处可见,“陇上旱码头”之魅力由此可窥一斑。
岷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乔学良:现在是早上八点钟,天气还是格外的冷,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中药材交易,随着中药材采挖已经接近尾声,大量的鲜货已经开始涌入市场,在我的身后大家可以看到,到处都是交易的繁忙景象。
中寨镇的赵七娃栽种药材已有几十年光景,药材,让一家人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这两天,趁着市场价格的回温上涨,相距30公里的路程,赵七娃凌晨四点便从家里出发了,由于自家当归品质好、成色足,不一会儿的功夫,整车当归便售卖一空。
岷县中寨镇扎那村村民 赵七娃:今年的当归鲜货多,把干货催着也能卖成,鲜货的价位高一点,现在的旧货成交量就多一些,来往的外地客商也多了。
作为全国最大的当归交易市场,中国当归城中药材年交易量达到25万吨,交易总额近80亿元。从田间地头到交易市场,药农们忙碌的身影成了这个季节的标志符,从放苗下地到成交变现,大家在同一时间感受着劳作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岷县梅川镇他路村村民 郝续红:早上把一部分卖了,卖的也好着呢,卖了18000元,心情也好。
岷县陇萃源中药材信息平台总经理 赵志强:随着岷县当归、黄芪、党参陆续的产新上市之后,市场货源陆续的增多,价格也是比去年同期时候有所浮动和上涨,当归上涨了10%,黄芪上涨20%,交易整体相对活
高山药香飘万里。岷县作为全国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尤以“岷归”驰名中外,每年这个时节,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客商“闻香而来”,藏在深闺的药材,由这里出发,远销全国各地。
安徽亳州药商 刘营:我来自安徽亳州,我经营当归已经十几年了,这里是中国当归之乡,岷归的质量在全国含量是最高的,质量是最好的,我们回去卖的也好,销售也好。
一尾尾饱含泥土厚爱的道地药材,不断地展现着它的风姿,实现着它的价值。药材,让这片土地上的儿女过上了更加富裕的生活。
依托中药材优势产业,全县已逐步形成了集种子种苗、药材种植、加工和商贸物流为一体的产业体系。目前,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达到在60万亩。其中,当归30万亩,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中药材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主产区收入可达90%以上。
中共岷县县委副书记 李开银:近年来,岷县坚持稳产量、提品质、护品牌的发展理念,在做优品质、品牌上下功夫,全域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积极维护岷归品牌优势,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向优质优价市场格局转型,中药材产业助农增收的基础越来越扎实,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如今,以岷归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岷县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在亘古不变的轮回中
药材被时间赋予了新的使命,
暮鼓声声
又一轮转化即将开始……
记者:李卫俊 安利强 乔学良








甘公网安备 621126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