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伟:市场十日谈(363)
戴伟:市场十日谈(363)
从专业市场上看,本期交易迟缓,很多经营户有烦躁的感觉。而当前也是产新较少的季节,行情依然总体平稳,暗流涌动的感觉也没有。或许是接触面的原因,尽管我们圈内朋友在短期内并不觉得机会很多,还是不断的接触一些对中药材感兴趣的资本人,往往还都是大资本,他们觉得中医药的前景好,觉得中药材行业的暴利多,觉得中药材是一帮农民在做事,觉得他们那些“高智商”、“高运作水平”进入后能迅速挣大钱……。
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药材涨价的背后,也不清楚行情起落背后的悲欢。其实,很多很高的行情跟赚钱关系不大,但与亏欠的关系更密切。尝试过的人往往还想尝试,总认为下次运气会好些。没尝试过的人,会越来越多的积极参与进来,并一直延续下去。
别管什么原因了吧,既然有那么多频繁的暴起暴落,就总会有机会的,关键是这些机会如何才能把控?
麦冬还在产新,这几天行情明显降温,后期行情可望回调。“买好的”,更要“买的好”!麦冬一定是个好品种,70元的麦冬却不会让你“买的好”。投资的关键是对风险的管控,30多元的时候,风险是不会太大,70多元麦冬,在当前的情况下,能指望涨到140元?任何一笔投资,不是先看利润,首先要评估风险,只有在低风险或者无风险的基础上,再去评估升值的预期,评估有多大的概率。思虑麦冬的时候,突然想起去年的国产砂仁,产新那么热,随后没了一点踪影。
川芎临近产新,行情缓缓下行之中,基本可以断定川芎是在走进下一个低谷,这是参考历史的走向和今年的生产规模,以及当前的价位而分析的。
猫爪草再次突破百元关口,而且是在即将迎来产新的时候。近期的涨价不知道是货太少还是钱多多,但对比起来,几乎和三七、太子参一个走势——都是在高价之后,在没有低谷运行的条件下便迅速回升、再回升的案例。但猫爪草显然没有三七的畅销,也不比太子参的人气。总觉得猫爪草这个高峰来的有点急了。
亳州冷库大火随着几天的话题后也消停了,白芍依然不温不火,就当地人看白芍:水太深!作为大品种,生产规模那么集中却也看不明白;库存年年计算,最终还是那些;从农户到小贩到商家,都是智者。可以确定的是价位:不是低价!
党参、当归都走下坡路了,还能指望黄芪、甘草有太好的行情?天赐行情不盼天,寄望于老天变脸的同时也要考虑风调雨顺的结果。如果今年不好的气候来了,对于有货的就算中奖吧。但当归、党参是没争议的高价,我们当前只能观望和等待,甚至闭口不谈。
三七所有的利好是不是都兑现了?是销量大还是库存大?是货少还是暂时愿意卖出的少?那几个有逆向思维的人得到了这一波行情,如果现在按照逆向思维考虑呢?作为中药材这几年的领头羊,三七依然是永远的话题,却不可能永远是向上的行情。
干姜低价,问询者较多,但通过了解说产地今年种植积极性不减,农户的抗逆思维在起作用。当然,决定行情的因素绝不是生产规模一项,价格和价值的关系最为关键,谁又能知晓有多少心思多少钱会在以后进入呢?
作者:戴伟
信息来源:珍药材东方药材网








甘公网安备 621126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