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
岷县市场首阳市场渭源市场会川市场莲峰市场宕昌市场漳县产地临洮产地武都产地卓尼产地临潭产地甘谷产地青海产地礼县产地庆阳产地武威产地张掖产地平凉产地其他产地
陇萃源 > 网站新闻 > 病虫害治理 >  中药材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中药材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29 10:34:26  来源:陇萃源  浏览:   【】【】【

中药材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中药材常见病害与防治

植物因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条件的影响,使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在生理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传染性病害也称为侵染性病害;

二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包括不适宜的物理、化学因素,如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水分供应失调,温度的过高、过低,日照的不足或过强,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存在,以及农药使用不当引起的药害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1、根腐病

发病初期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直至地上茎叶自下向上枯萎、全株枯死。

该病常与地下线虫、根螨危害有关。另外,在土壤黏重,田间积水过多时发病严重。其中黄芩、丹参、板蓝根、黄芪、太子参、芍药和党参等中药材易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播前对土壤消毒,用杀虫药防治地下害虫,同时增施腐熟有机肥,以增强抗病力。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800——1000倍液灌根,雨后及时排水。

2、白粉病

初期叶两面生近圆形白色粉状斑;扩展后连接成片,呈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或整株被一层白粉所覆盖;不仅为害叶片,也为害花蕊、荚果、茎杆等部位;后期白粉呈灰白色,霉层中产生无数黑色小颗粒,为闭囊壳。到秋天黄芪田块发病率达70%以上,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产量受损。

防治方法

1)种植时宜选新茬种植,尤其以禾本科茬为好,忌重茬;

2)合理密植,加强田间通风透光;

3)根据黄芪白粉病菌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的习性,待收割黄芪地上部分后,扫除残枝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

4)前期及时中耕除草,中期合理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

3、白绢病

常发生在近地面的根处或茎基部,出现一层白色绢丝状物,严重时腐烂成乱麻状,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全株枯死。

常在高温高湿季节或土壤渍水条件下发病重。主要有黄芪、桔梗、白术、太子参和北沙参等药材感染该病。

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播前土壤用石灰消毒或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液浸种消毒。

4、立枯病

主要发生在幼苗期,最初是幼苗茎基部出现褐斑,扩展成绕茎病斑,病斑处失水干缩,致使幼苗枯萎成片枯死。

被危害药材主要有黄芪、杜仲、人参、三七、白术、北沙参、防风和菊花等。

防治方法:对土壤消毒,加强管理,降低土壤温度;发病时及时拔除病株、并用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等处理土壤、喷药预防其他健株感染。

5、枯萎病

主要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失绿,继而变黄枯死;重茬地、排水不良的黏土地发病严重。黄芪、桔梗和荆芥等药材常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在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

6、霜霉病

叶片背面有一层霜状霉层,初期为白色,后变为灰黑色,最终致使叶片枯黄坏死。早春或晚秋低温多雨潮湿时,发病更严重。

被害中药材主要是板蓝根、元胡、党参、枸杞、北沙参和菊花等。

防治方法:可用40%疫霜灵、乙磷铝、瑞毒霉、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洒。

7、叶斑病

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枯死斑点,斑点大小、形状等不同。受叶斑病危害的中药材有桔梗、丹参、金银花、枸杞、太子参、菊花和白芷等。

   防治方法:可用多菌灵、代森锌等及时喷洒。

8、锈病

发病时,叶片病斑上有黄色或锈褐色疱状物、刺毛状物,破裂时散发出铁锈色粉末状物。阴雨连绵的季节发生严重。

易被锈病侵染的药材有金银花、白芨、黄芪、北沙参、白芷、白术、党参、木瓜和元胡等。

防治方法:可用粉锈宁、代森锌、萎锈灵等及时喷洒防治。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网络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